真甜农业

zhen tian

菜价噌噌涨,菜农却不赚钱,钱究竟谁赚了?

2021-01-23

真甜农业

近期,蔬菜价格大涨,大家都惊呼“菜篮子”太沉了!菜价上涨谁赚钱?都说种菜业流传一句话:拉菜的比种菜的挣钱,卖菜的比拉菜的挣钱。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由于2020年12月以来,寒潮接二连三地造访,特别是小寒寒潮的肆虐,使我国南北遭遇了大风、大雪极寒天气,周平均最低气温创下1965年以来同期最低,这股寒潮也因而被评为“霸王”级。“霸王”横扫南北,使北方设施农业受到了一定影响,南方露天蔬菜遭受了寒潮冻害,从根本上对我国蔬菜的供应量造成了影响,因而使蔬菜价格出现噌噌上涨的局面。蔬菜价格快速上涨,除了季节性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还受供求关系的调节。蔬菜是按照茬口来供应的,如果前两年这个品种价格比较低迷,菜农就有可能减少这些品类的种植面积,相反,出现赚钱的品种,则可能会跟风加大这品种的种植面积。

这种情况下,很难避免一些品种的价格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时常有报道说有些蔬菜供过于求而烂在地里也没人要,又有某些蔬菜因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飙升。寒潮过后,肉、蛋、菜“同生共涨”,在蔬菜里涨幅更明显的是叶菜、大葱、辣椒,所谓的“向前葱”、“姜你军”、“辣翻天”虽是戏称,但也确实反映了蔬菜行情那几支“异军突起”的现实情况。供求关系调节着蔬菜的价格,近期蔬菜价格持续大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产地的蔬菜在自然灾害天气的影响下,产出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致。

说到底,部分菜农因为在这次寒潮中蔬菜受冻害受损严重而减少,也有可能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还有经营蔬菜大棚的菜农,为了抵御寒潮,必须购置相关的保温物品,成本节节上涨,能赚的也是辛苦钱。

从菜农种植蔬菜的整体投入上来看,虽然所种植的蔬菜可以在这一波行情中卖价更高,但是,因为蔬菜的产出量更低,在除了种植蔬菜所需的投入后,纯收益其实不高。

这事就有意思了,菜价涨了,菜农得益不多。那卖菜的终端市场的摊主是不是获益更多?假设说,同样的租金、人工、投入和市场的购买量,如果菜价涨了,那么终端市场获益是成立的。但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数据来源于真甜价格查询系统

一位卖了十几二十年菜的摊主跟笔者感慨说,不要说赚钱,不亏钱已经是万幸。这么多年从没遇到这么高价的大葱和辣椒,近期的菜价高得都不敢多进货了。不对啊,不是应该多进货卖多点赚多点吗?摊主无奈说,菜价高,大家卖菜时就会买少一些,这样的天气菜的损耗特别大,进货价贵了,如果每次进货卖不完,损耗的都是钱,那亏的就更多了,情愿每次减少进货量,确保不亏钱。

菜农和终端摊主都不是菜价涨的得益人,那么,钱被谁赚走了?在蔬菜交易过程中,价格是怎样完成一层又一层的叠加,这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一般来说,菜农是最没有定价权的一方,菜价具体定多少,是由囤菜的中间商说了算的。中间商在蔬菜成熟的季节大量收购,继而囤起来,价高时出手。中间商出手之后,蔬菜会流进全国各省市的蔬菜批发市场,此时,蔬菜批发商为了赚取差价,会将利润率压低,只求快进快出,这个环节并没有太多的定价权。当蔬菜流入各终端市场时,比如超市和菜市场的摊主则会根据批发价格的涨跌定合适的售卖价格。

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蔬菜价格已连涨8周,2021年第2周,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19种蔬菜平均价格环比涨6.1%,同比涨22.8%。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感觉“菜篮子”沉了,是一层又一层叠加的结果。

蔬菜流通的整个流程下来,一层又一层价格的叠加,最终才体现出菜价。菜农,处于整个流通的第一层,对于菜价的定价根本是没有任何话事权。正所谓,菜价上涨100%,菜农能获得其中的一成收益已是万幸。有人说,蔬菜持续大涨的最大受益者是中间商,尤其是在产地直接收购然后运到批发市场直接批发的一手批发商。这是因为这些中间商获取市场信息更早、更准、更灵活;在蔬菜涨价的市场行情下,他们有囤货和坐地起价的诸多便利;即使产地的蔬菜产量较低,他们也能收购到所需要的数量;在蔬菜因为供不应求而持续涨价期间,他们能精准选择流通快的批发市场将损耗率降到最低,减少损失。

菜价噌噌涨,钱究竟是谁赚了?不知你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讨论。

ZTNY

为你推荐